AmazingTalker
Small Group Lesson
Research & Design
小班制研究&功能設計
UIUX design
2019
overview
在一對一家教媒合平台,要如何透過設計推廣小班制?
AmazingTalker一直以來的定位都是『線上一對一家教平台』,而我們為什麼會需要推廣小班制呢?原因是因為,對於平台上的熱門老師,由於上課時間有限,一對一的單堂價錢會造成老師無法突破自己的收入天花板,而小班制能夠在一樣的時數規則下,提升老師單堂收入,進而幫助老師能更彈性的運用時間或者突破收入上限。(例如:一對一 → 50美金/小時,小班制 → 80美金/小時)

一對一 V.S. 小班制(圖片來源:upsplash)
One on one lesson & group lesson
小班制是什麼,跟一對一課程的差別是?
一對一課程提供了學生彈性的上課服務,相較之下,小班制感覺沒那麼彈性。
-
一對一課程:學生買進課程後,參考老師開放的課時,送出預約請求並等待老師回應。
-
小班制課程:老師需要自行設定學生人數、課時長度,以及固定的課程日期,並在有一定數量的學生購課之後會成功開班上課。(例如:設定3-5人開班/一堂課2小時/週五17-19點上課,總共4週)

WHAT should we slove?
造成小班制不容易開啟的原因是什麼?
小班制功能其實已經上線一陣子了,也有很多老師曾嘗試開課,但是成功率都不高。
觀察數據找出成功模式
透過觀察後台以往『成功開課的小班制』數據,從中假設可能的成功原因。
原因1 - 少堂數
由於小班制的上課時間是固定的,所以當課程太長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因為在某些特定日期無法上課,便放棄小班制,所以把上課時程拉短是提高開課成功率的方法之一。(例如:1個月的課程會比2個月更容易開成功)另外,短期的課程對於欲第一次嘗試的學生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
原因2 - 課程主題
小班制主題必須要符合多數學生的需求。
(例如:基礎班學生相較高階班學生,基數多更多,也更容易開班成功)
原因3 -符合CP值的價錢
小班制的一大優點是比一對一便宜的價格。但若與客學生太多時,學生可能會考量到被分配的時間不夠多,反而寧願付更多價錢選擇一對一。因此,課程的價錢必須要讓學生覺得符合CP值,同時又要能夠符合老師的上課成本。
質性研究(試用者訪談)
透過與有成功開班經驗的老師進行訪談,我們發現以下幾點是他們向學生推薦小班制時會提到的優點:
價錢較低
熱門的一對一老師價錢通常都相對高昂,透過小班制可以用較平易近人的價錢享受相同的課程
同儕氛圍
跟同儕一起學習,會有互相幫忙以及激勵的效果,例如當同學問出了一個你沒想過的問題,甚至找到了一起學習的夥伴
規律上課
因為每週的上課時間是固定的,少了一對一想上再上的彈性,但反過來說,固定的上課時間能夠強制學生克服自己的惰性
方便補課/複習
與一對一課制不同的,小班制每堂課後都會由系統自動生成錄影檔,方便學生補課 或複習
Make the result into product functions
將 know-how 轉化成產品功能:驗證並設計
-
被動推廣:引導老師撰寫『小班制文案』測試
我們提出各式各樣不同的文案假設,並請老師試著撰寫出自己的版本,找出最能吸引學生注意的推廣方案。
驗證
我們的MVP最小可行性測試,是針對推廣的方式提出各種不同假設,並藉由老師 實際測試推廣,藉此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能夠吸引學生購買小班制課程。
-
主動出擊:口頭告知學生『 小班制資訊 』
在25分鐘體驗課(試上課)時,在最後總結時提供『小班制』資訊給學生,帶領學生認識小班制,同時幫學生排除疑慮,但還是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在來回的測試中找出最有效果的說法。

▲ 依據不同學生,小班制的可能優點有哪些?
設計
我們與約莫10位教師進行來回測試,將成功開課的人數提升至至少8成,便決定延續這樣的架構轉換成『正式開課三步驟 』:引導老師開班成功。
步驟一|公布資訊:以少人少堂開始,並公布課程於教師個人頁
提供設計文案『範例』,引導老師寫出最吸引學生的小班制文案

▲『範例』示意圖擷取
步驟二|查看招生技巧:引導老師推廣小班制,強化優點並破除疑慮
以 guideline 自動化招生技巧的傳遞

▲ guideline擷取
步驟三|設定課程:與學生協調時間後,設定開班資訊
各式各樣的設定功能,例如早鳥/晚鳥價協助老師透過優惠吸引學生、定價提示協助老師制定出符合學生想像的價錢,幫助提高開課率。

▲ 定價提示
Conclusion
專案結論
在進行該專案時我遭遇哪些困難,如何解決,最終又獲得什麼啟發?
-
了解需求
為了推廣小班制,必須深刻的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才有可能成功讓他們購課,而大量針對老師的使用者訪談,幫助我們站在老師的立場去發覺學生自己可能也沒有發現的潛在需求,例如小班制能夠幫助自己『透過同儕學習』的這個優點。
-
MVP測試
最小可行性測試每次新推出功能前的重要步驟,小範圍的測試容許我們能夠隨時修正假設並再次驗證,這樣的做法也可以提高未來新功能正式上線的效果。
-
打破認知
很多老師曾嘗試開啟小班制課程,但因為沒有相對的know-how而導致一直失敗。經由不斷的嘗試跟修改,我們成功讓很多老師開啟小班制,這之中會遇到很多自己當下覺得沒辦法突破的關卡,但作為設計師,我發現勇敢一次次『清理』自己固有印象,並透過大量的研究找出蛛絲馬跡,並耐著性子做實驗,最終才有可能找出最接近成功的結果。